GGII:2022年度国产高精度3D视觉产品出货量
主流的3D视觉成像技术都各有其优缺点,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,对精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,以下是不同成像技术的对比情况:

近年来,随着3D视觉技术的兴起,利用不同3D成像技术研发出的3D扫描仪、3D视觉传感器、3D线激光轮廓仪、3D相机等视觉产品为各个行业带来了众多创新和机会,在具体应用方面,3D视觉传感器在解锁、拍照、AR互动、体感交互等功能不断升级迭代,还应用于线下零售、金融服务机构面部识别、智能家居门锁、门禁系统、智慧交通、安防闸机、服务机器人等场景,在工业制造领域,3D视觉主要被用于检测、测量、定位等场景,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制造、3C电子制造、工程机械、航空航天、锂电和光伏新能源、医药、金属加工等行业,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到印刷包装、烟草和仓储物流等领域。
3D机器视觉“未来已来”:市场规模5年或增7倍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苏州报道
当我们谈及智能机器人或者智能制造时,视觉系统可能是一切智能化算法,智能化执行的基础。
2021年以来,工业制造开始迈向更多精密化、柔性化的复杂场景,机器视觉技术在场景的驱动下,从2D演进至3D。在机器视觉的崛起与竞逐中,上市公司奥比中光(688322.SH)、梅卡曼德机器人、康士达、知象光电等国内视觉新贵们开始涌现,成为一些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。
根据高工机器人近日发布的《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》数据显示,2022 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170.65 亿元(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规模),同比增长23.51%。其中,2D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52.24亿元,同比增长20.21%,3D视觉市场约为18.40亿元,同比增长59.90%。
该机构还预测,至2027年,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提升至560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到30%,其中3D视觉规模接近160亿,五年增速或达7倍以上,复合增长率达到54%。
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表示,在机器视觉领域,包括上游的镜片,光源,芯片,传感器,相机,以及下游的应用层面,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上下游。同时,3D视觉厂商的集中度处在裂变的过程中,目前机器视觉企业的体量都比较小,梯队分布明显,未来3D相机市场的格局会有望重塑。
相关企业则表示,虽然大部分机器视觉公司仍然以工业机器人作为主要落地场景,但不论对无人驾驶还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行业,3D视觉都应有用武之地。